后台数据奔跑、人员结算忙碌,与之对应的是,包括洋浦港在内的国内外多个码头、港口,繁忙地进行着煤矿等能源类货物运输。
立足现货交易,近日,山东能源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能中心)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交易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能源类产业交易在海南自贸港集聚效应初显。
作为海南组建“六大交易场所”中率先落地、推进最快的交易场所,海能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交易额屡创新高,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各类交易场所中成交额最高的交易场所。
立足现货交易
打造平台电商模式
6月27日,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结算部工作人员王玲玲如往常一样,打开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现货交易系统,按照条目逐一审核来自多个省份的挂牌交易项目。
与王玲玲后台审核工作相关的,是海能中心主要交易模式之一——平台电商交易。
据介绍,海能中心坚持立足现货、服务实体,交易品种涵盖了石油类、煤炭类、化工类、金属类、矿石类等多种品类,推出“铬铁、不锈钢、硫酸镍”三个核心特色交易品种线上专区,实现业务稳步上线交易。
如果从交易模式来分析逾2万亿元的交易额,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平台电商模式,交易额为超1.5万亿元,占比77.5%,主要服务于招商落地企业,通过平台收集、发布招商企业交易数据,实现交易数据和相关单证的线上闭环,提升服务效率。其二是线上交易模式,交易额为4500亿元,占比22.5%,主要包括现货挂牌、挂牌预售等,服务核心企业的线上化交易。
位于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的海南能源交易大厦。
“海能中心是海南自贸港首家交易额破2万亿元的交易场所,这无论是对海能中心发展而言,还是对海南自贸港交易场所发展而言,都具有相当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海能中心总经理梁晓波说。
梁晓波说,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是恰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了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招商引资等优势;二是海南省委金融办、海口市政府等单位部门,在政策指引、业务指导、资源匹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地企深化合作,实现了地企互惠共赢;三是以山东能源集团为主的股东等,提供了集团主营产业、供应链业务基础等相关资源支持,有力促进了集团海南区域及海能中心的稳步快速发展。
自贸港政策效应叠加
促进产业快速集聚
复盘成绩,大家一致认为,自贸港政策叠加效应是海能中心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2019年成立至今,海南自贸港政策为海能中心运营提供了实质性助力,尤其在税收制度、招商政策、跨境政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为海能中心的条线上级企业,山东能源(海南)智慧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光进这样说。
刘光进表示,首先是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税率,有效降低了海能中心的运营成本,为吸纳平台紧缺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
其次,招商便利化政策加速实现大宗商品贸易产业、能源类企业在海南形成聚集。海能中心利用这一政策优势,为客户提供商事登记、税务登记、代理申报等“一站式”商务服务,已累计吸引超千家能源类企业来琼注册,落地注册的企业已分别在海口市江东新区与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形成区域性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集群。
俯瞰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多栋总部大楼鳞次栉比,生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海口日报记者 孙士杰 摄
此外,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政策打通贸易关键堵点。依托海南自贸港独有的金融创新工具——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处理跨境贸易结算、外汇买卖、贸易融资等综合业务,并且在经常项下实现凭指令划转资金,在资本项下开放更多便利化操作,切实打破大宗商品贸易行业跨境资金结算瓶颈。
在多项自贸港政策叠加效应下,海能中心也勇练“内功”,加强创新。
海能中心交易结算部部长韩祖强介绍,去年底,海能中心完成了全国首批非居民参与的金属铜跨境交易业务,双边交易金额为9675万元,标的交易总量为723吨。这属全国首例,为海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也是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的具体实践。
海能中心自身也大力强化服务。“为增加能源产业在海南的集聚效应,我们员工出差是常事,有些员工全年平均每周都要出差一次,跟全国各地的供应链企业磋商洽谈。”韩祖强介绍。
成效是显著的。据统计,海能中心平台已累计吸引全国各地的1039家企业来琼注册,落地企业贸易额突破1万亿元,贡献税收40亿元。
对标国际化交易模式
强化海南国内外市场交汇点功能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少辉认为,海能中心作为海南唯一拥有能源牌照的国际化交易平台,既丰富了自贸港金融业态,也扩大了海南金融的辐射力。其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值得大家关注。
“海能中心作为现货交易平台,交易品类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吸引国内外重要能源产业链企业参与,既服务国内实体企业需求,又推动国际能源贸易合作,表明海南在相关品类大宗商品现货领域已具备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国际能源贸易提供平台支撑。”王少辉说。
此外,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海能中心创新落地数字化大宗商品非居民交易等业务,为其他交易场所提供了跨境金融创新经验,也强化了海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交汇点功能。
海南能源交易大厦内部绿植环绕,犹如一个生态公园。 海口日报记者 杨鹤 摄
王少辉还认为,作为较早入驻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的标杆企业,海能中心交易规模增长直接助力区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引领更多相关企业商业机构投资江东新区,投资海南。
2万亿元交易额是海能中心发展的新起点。
刘光进表示,下一步,海能中心将立足并利用海南自贸港的特殊区位优势,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焦大宗商品贸易产业,依托具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宗商品交易系统,以能源产品为核心,提供具有线上交易、交易结算、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会员商事为主的平台服务。
“同时,我们要对标国际化交易模式、规则,积极探索并拓展以非居民交易业务为主的国际业务场景,加快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致力于建设成为独具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山能底色、服务全球的世界级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所。”刘光进表示。